{{ 伍.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}}_22
20180903,我們重回強力錄音室的羽房,正式展開第二代樂手培訓的計劃;一切的一切,就像十年前一樣。
一樣是以一位創作女歌手的作品為核心,以『完成一張全專輯製作』的所有音樂內容為訓練的第一階段,以未來的現場展演做為第二階段的訓練目標。短程的計劃是帶出一批真的實際參與過『從製作前端一直到演唱會展演』的完整過程的年輕樂手;中程目標 … 我突然覺得沒有把握往後規劃下去了。
但十年前,我可以很勇敢地對第一代合作的樂手大膽地侃侃而談,去分析未來的市場會如何發展,我們要具備哪些能力,以及要如何學習『版權』的觀念,所以每一個步驟應該如何如何。十年後的第二代樂手,在技術層面上,其實比較起『學長們』的起始階段並沒有什麼落差,甚至,還更有明確的音樂取向、或更豐富的演出臨場經驗;但在於『整體性格』上,我注意到兩代的樂手有著明顯的不同:第一代的樂手在當時『還不知道』世界會是什麼樣子,而第二代的樂手,在此刻、在心裡已經『大概知道』世界是什麼樣子了。
是一個『他們再怎麼努力,環境大概也就是這樣』的那種樣子。
請不要誤會,這些年輕的孩子們並沒有減少他們的努力;甚至,裡面有些孩子的音樂能力、水平,都遠遠超過我以前在他們同一個歲數時所能做到的!只是,他們的『認知』裡,已經沒有所謂的『市場榮景』,沒有太多的『未來投射』,因為,多一份希望,就容易帶來加好幾倍的失望,有太多、太大的整體社會因素影響了他們對於『夢想』的期待,所以,他們『整體性格』上呈現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模式,溫和而保守,在音樂的處理上,盡量以『不犯錯』為準則,小心翼翼地『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害群之馬』,謹慎地處理每一個聲部,輕輕地、輕輕地 ……
這恐怕不是我們第二代樂手的小小天地所獨有,我估計全臺灣的年輕世代都處在這種『不敢做夢』的氛圍裡吧。
[二. 樂手教練的實務筆記]_08
我一點兒都不想否認我們的政治、教育、經濟 … 種種政府公部門的規劃與執行,在過去的二、三十年間,簡直糟糕透頂!在政治惡鬥的現實下,如果我們的國家政策本來就缺乏前瞻性與務實性,我們憑什麼希望我們的年輕人要很『勇於冒險』、『希望最美』?而臺灣地處亞太軍、政極其敏感的位置,更不用說我們的『國家定位』與國際局勢的曖昧不明,我自己都不知道如果我現在是二十歲出頭,我是不是還像當年一樣有勇氣說:『我要靠彈吉他討生活』!如果我自己都不見得做得到,我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新一代的樂手,要有什麼『雖千萬人吾往矣』的氣慨?
我們都知道『犯錯是成長的過程』,但臺灣看起來每天都在犯錯,每天我們都在『這個國家今天沒有好消息』的氣氛裡,誰看到了臺灣有什麼『成長』的樣子?
誰?
https://topic.udn.com/AsiaGame2018/standings
呂紹全、林穎欣、 楊昆弼、 蘇柏亞、 李智凱、 郭婞淳、 唐嘉鴻、 文姿云、 周恩平、林聖儒、林旻昊、陳子賢、吳俊傑、張勝瑝、莊英杰、吳陳柏、陳周岳弘、段彥宇、簡證嚴、陳俞安、周智偉、何佳霖、吳韋憫、殷琬婷、 陳怡瑄、潘宇平、 魏均珩、湯智鈞、羅偉旻、 谷筱霜、 戴資穎、 余凱文、鄭竹玲、 趙祖政、 李孟竹、 楊欣龍、陸怡如 ……
大概也沒有人可以否認,『體育』絕對是我們國家政策中最最不被看重、最最不受尊重的一環吧?體育選手們養成過程之艱辛、相關環境之惡劣,卻沒有讓這些偉大的選手們意志消沈;當這 558 位選手在 38 個運動項目中奮力一搏時,不論他們最後的成績是什麼,有誰不是拼盡全力,為了自己所愛、為了自己的國家燃燒掉全部的自己?
所以當『國旗歌』在會場響起,當我們的代表旗幟冉冉上升時,我們的眼淚是同一種純度、同一個名字。
然後我們纔會想起,在世界可以看到他們之前,他們自己得承受多少次失敗的灰頭土臉。
我是一位樂手教練,我沒有資格要求你『雖千萬人吾往矣』;但我有責任教會你『有為者亦若是』。這篇文章是第一週的筆記,而明天的訓練,請開始勇敢地犯錯吧!因為,犯錯是成長的過程,有為者亦若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後記. 『這個國家今天沒有好消息』作者:湯舒雯 ~ http://cendalirit.blogspot.com/2015/01/blog-post_11.html
我喜歡的是那樣方式結尾的兩句。
我們都是。